一是市場主體增長較快。上半年,全區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6.68萬戶,同比增長18.94%;注冊資本(金)1614億元,同比增長6.11%。其中,新登記企業27515戶,增長22.87%,注冊資本(金)1361.74億元,增長29.47%。截至6月底,全區有各類市場主體156.64萬戶,注冊資本(金)2.47萬億元。其中:內資(非私營)企業32295戶,私營企業22.32萬戶,外資企業2898戶,個體工商戶123.87萬戶,農民專業合作社69344戶。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,我區市場主體占全國總量的2.2%,居全國第23位;與周邊地區比較,和山西省基本相當。
二是內資(非私營)企業增幅較大。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,國有、集體等內資(非私營)企業呈現總量增加、規模擴大的發展趨勢。上半年全區新登記2201戶,同比增長42.46%。截至6月底,所有內資(非私營)企業注冊資本總額1.06萬億元,同比增長47.22%,占全區企業注冊資本總額的近一半(47.11%)。
三是個體私營企業發展態勢良好。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營商環境的改善,直接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發展。上半年新登記私營企業2.52萬戶,同比增長21.36%,注冊資本1094.38億元,同比增長46.09%;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3.29萬戶,同比增長35.02%,注冊資本111.8億元,同比增長45.82%。
四是外資企業有所增長。延續2014年平穩復蘇的態勢,增速明顯,上半年新登記92戶,同比增長39.39%;注冊資本(金)10.15億美元,下降11.74%。
五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增速放緩。上半年新登記6377戶,出資總額達140.46億元,成員總數2.66萬個,同比分別下降61.13%、64.22%和72.83%。下降的主要原因:一是涉農項目管理越來越規范,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、爭取項目資金的難度加大,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辦更趨理性;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連續三年高增長,目前趨于平穩,也符合經濟發展規律。從業務范圍看,從事種植業、養殖業的最多。
六是第三產業市場主體快速發展。上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中,戶數增長速度較快的前六個行業分別是: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,新登記注冊2720戶,增長108.27%;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5972戶,增長87.21%;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279戶,增長82.19%;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41戶,增長75.52%;住宿和餐飲業22181戶,增長74.37%;金融業588戶,增長45.54%。
七是商標戰略取得新成果。上半年,共認定內蒙古著名商標126件;已注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15件。截止目前,我區有效注冊商標6.4萬件,其中:中國馳名商標74件,國家地理標志商標47件,內蒙古著名商標650件,盟市知名商標1167件。
八是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穩步增長。個體私營企業對就業貢獻突出,成為促進創業、安置就業的主渠道。今年上半年新登記個體私營企業的從業人數為47.5萬人,同比增長40.85%。截至6月底,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512.90萬人,同比增長39.39%。